<form id="hz9zz"></form>
  • <form id="hz9zz"></form>

      <nobr id="hz9zz"></nobr>

      <form id="hz9zz"></form>

    1. 首頁 > 電腦資訊 > IT服務

      十年推薦:改變互聯網生活的六大網絡工具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   時間:2018-05-02  點擊:144次

          今天,論壇、E-mail、QQ、搜索引擎、視頻分享已經是我們暢游互聯網生活最平常、必不可少的工具。短短十幾年,互聯網帶給我們太多驚喜,而這些驚喜的發生,離不開以下這些網絡工具的誕生:

          一、BBS(論壇/網絡文學)— 1998年

         “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并不愛你。”1998年,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博士蔡智恒(網絡昵稱痞子蔡)在BBS上發表了個人處女作《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被譽為網絡文學的開山之作,令網絡文學熱迅速在華文地區蔓延開來。這部小說的火熱程度令人咂舌,在網上被各大論壇不斷轉載、推薦,引起無數跟貼,痞子蔡的唯美愛情將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吸引進網吧,以至于“網戀”成為當時最流行,也是讓家長最頭疼的社會現象之一。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為了一個標志性事件,意味著BBS作為早期第一個成熟的互聯網應用正式“紅動中國”,1998年也被稱為互聯網界真正意義上的“BBS元年”。而事實上,早在1994年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就開通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BBS站點——曙光BBS站。隨著BBS的普及,“灌水”、“拍磚”、“頂”、“踩”、“樓主”、“沙發”等詞匯也終于登堂入室,成為了一代網絡流行語。

          中國早期BBS的經典代表包括早期的四通利方體育沙龍論壇(新浪前身),1997年中國男足世界杯預選賽十強賽期間,網友老榕的《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帖子,發在四通利方體育沙龍論壇48小時后,便獲得了超過兩萬次的網民點擊,創下了當時的歷史記錄。

          二、E-mail/丁磊— 1999年

          1987年9月,在德國維納·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幫助下,王運豐教授和李澄炯博士于9月20日向德國成功發出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內容為“穿過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人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十年后的一天,一個叫做丁磊的大男孩拿著幾頁紙的“豐富和發展ChinaNet”的建議書,敲開了時任廣州市電信局數據局局長張靜君的門,后者正負責廣州整體互聯網建設。同年,張靜君與丁磊合作,在國內率先推出免費電子郵箱163.net。

          但這仍然不是中國的“電子郵箱元年”,時間再過了兩年。這一年,電子郵箱服務終于成為了新的互聯網殺手級應用,正式進駐中國。當年的主流網站新浪、首都在線263、21CN等等均在1999年推出了免費郵箱服務,雖然互聯網在中國剛剛興起,網民基數小,但e-mail技術當本身具有的便利性和普適性使其與其他互聯網服務相比優勢明顯,中國網民郵箱擁有數量突然爆發,與日俱增。

          1999年有關郵箱的另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163電子郵局5000萬轉手事件”。與丁磊合作后,張靜君率領的飛華公司(廣州電信數據分局工會投資)推出了廣州首個網站--廣州視窗上線,隨后利潤提高了十倍。但在1999年,在增長迅速卻沒有直接收入的壓力下,張靜君決定賣掉163.net,此事轟動一時。

          三、聊天工具/馬化騰— 2000年

          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決定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他們為新軟件取名ICQ,即 “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6個月后,ICQ宣布成為當時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件。一年后,中國一位技術工程師馬化騰發現ICQ的英文界面和使用操作難度有礙中國用戶的使用,于是與伙伴張志東,開發出符合中國用戶習慣的ICQ類似產品。騰訊公司將新軟件命名為OICQ。

          然而,2000年,美國在線發出律師函向騰訊公司交涉,認為OICQ的域名oicq.com構成對ICQ域名的侵權,有誤導用戶認為OICQ的服務就是ICQ的服務之嫌。鑒于美國法律規定被告的名字與原告的名字有超過2/3的相似之處,就構成侵權,為避免糾紛,2000年4月,oicq.com改名為tencent.com,騰訊公司隨即全面更換OICQ的名稱,改稱“騰訊QQ”。

          就在這一年4月,QQ用戶注冊數突破500萬,5月份QQ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十萬大關,6月QQ注冊用戶數再破千萬,11月2000版本正式發布,每個月都有驚喜,每個月都在超越。QQ用戶的飛速增長讓人始料未及,即便它的創始人也不例外。用馬化騰的話來形容,“到了2000年的時候,隨便走進一個網吧,聊天工具QQ跳動的企鵝已經成了流行,我沒想到那么多人在網上爭著和認識不認識的人聊天,好多人用QQ聊天是為了學習打字。”

          四、搜索引擎/百度 李彥宏— 2004年

          2003年年末,百度總裁李彥宏撰文寫到,在過去的一年,中文搜索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搜索逐漸成為了很多網民生活的一部分,一個簡單的搜索框,能做的事情其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2003年百度搜索在推出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自有流量第一次超過了國際巨頭,開始引領中文搜索的方向。在他看來,2004年,百度將全面超越競爭對手,領跑整個中文搜索市場。李彥宏沒有食言。

          2004年6月1日,根據Alexa公布的最新流量排名,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www .baidu.com)在網****問量上已經擊敗Google.com 并成為全球第四大網站。而另一中文搜索引擎3721.com在此次排名中名列第七位。到了年底,中國權威的互聯網調查公司iResearch發布的《2004中國搜索引擎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中百度依然處于領導者地位,網民認可度高達85.3% 。其次分別為google、雅虎和一搜、網易、新浪、搜狐等。

          而這個時候,百度統計的每日搜索次數已經高達1億以上,而搜索詞匯類型則包括了衣食住行、工作等各個領域,證明中國網民對搜索引擎的使用已經開始成熟。

          2004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日前也投資了1000萬美元,參股中國內地最大的網絡搜索公司百度。2005年,百度登陸納斯達克。

          五、博客/徐靜蕾— 2005年

          作為四大花旦之一,徐靜蕾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曝光率,但與章子怡、趙薇和周迅相比,徐靜蕾略顯不慍不火。但在2005年末,她以一種新奇的方式再次吸引大眾眼球,那就是“老徐的博客”。

          2005年10月25日0:25,徐靜蕾在新浪博客上發表了第一篇個人博客《難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開始啦?!》,全文只有“還不太適應……等等我……適應適應……”十二個字,卻最終吸引了16萬的點擊和1288篇評論,其中既有粉絲的驚喜也有嗤之以鼻的不屑。但無論如何,這都阻擋不了老徐邁向了全球中文第一博的步伐。

          兩個月后,徐靜蕾出席新浪年度網絡盛典,獲得了新浪2005年度博客大獎,開博112天后,徐靜蕾博客點擊率突破千萬,創造了最高的點擊率,被稱為刷新了中國互聯網的歷史紀錄,有人戲稱老徐:天下第一博。

          徐靜蕾博客的大熱同樣驗證了新浪“名人博客”戰略的成功。作為全球最為領先的中文網絡平臺,新浪完全有耐心看著一項新應用走向成熟,然后憑借其平臺的巨大優勢迅速使其主流化,并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袖。

          六、視頻 胡戈/饅頭-血案— 2006年

          陳凱歌的鴻篇巨制《無極》登上了2006年賀歲檔期。可這樣一部匯集名導明星、投資3.5億、僅宣傳經費就過億的巨片,最終卻是成就了一個網絡視頻短片。這就是胡戈和他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年初這場惡搞最終奠定了2006年成為視頻分享元年的基礎。

          “一個小小的饅頭引發出一場驚天血案,本該是天真無邪的兒童卻因為一件小事造成了人性扭曲…公安干警奉命抓捕犯罪嫌疑人…案情撲朔迷離,敬請收看《法制在線》2005年終特別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薄娥z頭》將《無極》中的一些鏡頭與中央電視臺法制新聞節目鏡頭編輯在一起,講述了一個殺人案件的偵破過程,在國內掀起了“饅頭熱”。而陳凱歌導演義憤填膺欲將胡戈告上法庭以及其“做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的經典語錄更使此事不斷升溫。

          胡戈弄出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讓被《無極》票價弄得失衡的群眾心理,以通過下載和上傳視頻的方式恢復了平衡。一位“饅頭飯”直言:“這是在互聯網上才會出現的奇跡!毕鄬Χ,網絡視頻審查少、限制少、傳播快,可能被有限屏蔽,卻不可能被完全控制。技術上使網絡使用者的個人表達成為可能,而且能使有相同感受的個人迅速集合起來。這就是網絡視頻在2006年火熱起來最基礎的原因。

      推薦游戲

      換一換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