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物理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了“液態光”,這一突破使得這一特殊形態的光比以往更觸手可及。 這種物質既是超流體,又是一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Bose-Einstein condensate)。 超流體的摩擦力和黏度均為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則常被稱為物質的第五形態,它可以環繞著物體流動、到達每個角落。
常態光總是以直線形式傳播,如同波浪一般,偶爾像粒子。這就是你無法全方位地看到整個角落或物體的原因。 然而,在極端條件下,光可以像液體一樣傳播,真正地圍繞著整個物體流動。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吸引了眾多物理學家,原因在于:一旦物質處于這一形態,傳統的物理規則就會轉變為量子物理學,物質屬性開始更偏向于波的性質。 液態光形成于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存在的時間僅為幾分之一秒。 然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獨特的光和物質混合物,在室溫下制作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其獨特程度絕不遜于“科學怪人”。 本項研究的領導者是來自意大利CNR NANOTEC納米科技研究的Daniele Sanvitto,他說:“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極為重大的現象——當使用極化激元這一光物質粒子時,超流體能夠存在于室溫環境中。” 創造極化激元涉及一些重大設備和納米級工程。 科學家用兩個超反射鏡夾著一個厚度為130納米的有機分子層,并使用35飛秒的激光脈沖對這一夾層進行沖擊(1飛秒為千萬億分之一秒)。 “由于分子間存在電子,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把光子的特性——如光子的有效質量及其高速——與強相互作用結合起來。”團隊成員之一、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的Stéphane Kéna-Cohen說。 這一研究產生的“超流體”有著一些特殊屬性。 在正常條件下,液體流動會產生波紋和旋渦——但超流體不會產生這些現象。 正如下圖所示,極化激元流在非超流體中受到了干擾,如同普通情況下的液體流產生波紋,但超流體中的極化激元不會受到干擾:
非超流體(上圖)和超流體(下圖)中極化激元流遇到障礙物的反應。(圖片來自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 Kéna-Cohen說:“在超流體中,液體波動會被阻礙物抑制,這使得液體流保持原狀,不受干擾。”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成果不僅為量子流體力學的新研究鋪平了道路,還為先進未來科技所需的室溫極化設備提供了條件,如生產用于LED、太陽能板和激光器等器件的超導材料。 團隊指出:“液體光能夠存在于室溫環境中這一突破擦出了無數未來巨作的火花,由此引發的不僅是關于玻色-愛恩斯特凝聚物基本原理的相關研究,還有未來光子超流體器件的構建和設計,這些器件可實現零損耗,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現象。” | 推薦資訊 總人氣榜 | |
相關軟件騰訊視頻最新官方版騰訊視頻官方版 | 45.34MB 愛奇藝視頻官方正式版愛奇藝視頻官方正式版 | 35.10MB 暴風影音最新版下載暴風影音最新版下載 | 50.3MB 酷狗音樂2018最新版下載酷狗音樂2018下載 | 37MB | ![]() |